瞧,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啦

时间:2023-08-13 05:58:4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瞧,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啦

——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为乡村美育打开一扇窗


(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短短20多天时间,12岁的余凌晨,完全像变了个人。

小余是河南光山县一小五年级学生。他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见到陌生人甚至有些紧张不敢说话。然而,他如今却登上舞台,在儿童剧《少年司马光》中,成功饰演“少年司马光”一角。

《少年司马光》剧照 赵业洋摄

跟小余一样,《少年司马光》中饰演其他角色的17个孩子,也都在20多天里,从“戏剧小白”变成了演起戏来有模有样的小演员。

乡村儿童长期处在儿童剧服务“盲区”中

这些孩子的改变,跟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有直接关系。

一年多前,由文旅部产业发展司牵线,河南省光山县有意邀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举办乡村儿童艺术主题活动。

光山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曾是全国贫困县。“光山交通区位不占优势,县城离最近的高铁站有90公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观众是否愿意来?该县的硬件是否足以为活动提供支撑?”最初,对于在光山举办全国性儿童艺术活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脑中冒出无数个问号。

带着疑问,冯俐和团队来到光山进行调研。

“你看过儿童剧吗?”

“没有!”

“你听说过儿童剧吗?”

“没有!”

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孩子几乎一致的回答,让冯俐有些心疼。

光山的情况是全国儿童剧供需不均衡的一个缩影。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我国0-3岁农村儿童有1930万人,占全国0-3岁儿童的41.1%,3-6岁儿童(2022万)占比为40.6%,6-14岁儿童(5969万)占比为48.4%。与此同时,从事儿童剧创作和演出的文艺院团都位于城市。这导致广大乡村儿童一直处在儿童剧创作演出机构服务的“盲区”中。

“一部好的儿童剧,不仅能为孩子们带来欢乐,还能点亮他们成长的心灯,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渴望的眼神,冯俐和同事们决定,要在光山开展一次乡村儿童艺术实验——不仅要把儿童剧送到乡村,还要把儿童剧留在乡村儿童身边。

在孩子们心里撒下艺术的种子

7月8日晚,光山县一小四年级七班的余婉莹,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早早来到光山县文化中心。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当晚在这里拉开帷幕。

余婉莹跟其他800多位孩子一道,观看了经典儿童剧《三个和尚》。有意思的剧情、演员们滑稽的动作,让孩子们一个个乐得咧开了嘴。那天夜里,熟睡中的余婉莹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还一边笑一边鼓掌。余婉莹的妈妈被笑声惊醒,但她没叫醒女儿。她心里清楚,第一次看儿童剧的女儿,还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整个嘉年华期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同河南省演艺中心、河南省演艺集团等机构,共为光山的孩子们带来近20台剧目、40多场演出。

除了演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还为光山创排了两部完全取材于当地的儿童剧作品。一部是《少年司马光》,讲述了光山县历史名人司马光成长的故事;另一部是《灯火》,讲述了光山县匡氏八子弟参加红军的革命故事。这两部作品,由中国儿艺的艺术家负责编剧和导演,演出则由光山当地的孩子和老师完成。

对孩子们而言,20多天的排练辛苦而又快乐。他们从未演过戏,刚开始念台词时,总像背课文一样,没有声调的起伏,更谈不上节奏;孩子们也不知道如何走位,有时演着演着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还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自制力比较差,排练过程中,忍不住做些“抠鼻子”“扯衣服”的小动作……

排演两部剧的过程,也是戏剧教学的过程。中国儿艺的导演和戏剧老师,从最基本的台词、形体动作入手,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演戏。比如,《少年司马光》的导演刘奇与戏剧教师曹力尹,每天晚上排练结束,都要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重新调整第二天的排练内容,并把每个孩子每场戏的动作设计都写在纸上。

“虽然排练过程比较曲折,但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在努力吸收戏剧知识,他们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刘奇说。

当孩子们将两部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家长、老师、同学无不啧啧称奇——

“刘振宇平时那么内向,没想到在舞台上那么阳光!”

“邹梦祥在班上没个正形,在舞台上竟这么专注!”

“王赟博和谢欣然这俩‘小豆包’也登台了,平时说话声音那么小,在舞台上声音很洪亮嘛!”

看到孩子们因戏剧而产生的变化,老师和家长们惊讶之余,更多是欣慰和感动,他们明白:艺术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打开乡村美育新视野

《少年司马光》《灯火》两部作品的演员大都是学生,他们升学后,如何将艺术的种子留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儿艺邀请光山当地学校的老师参与作品创排——《少年司马光》中有1位教师演员,《灯火》中有12位教师演员。

在舞台下,两个剧组为老师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帮他们吸收、掌握排演技巧。中国儿艺的舞美老师还为当地的舞美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帮他们提升灯光、音响、化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未来,这两部作品将由当地学校的师生不断排演,形成普及性戏剧生态,为当地孩子的成长持续提供艺术滋养。

活动期间,除了创作和演出,中国儿艺还在光山开设了3个不同特色的戏剧教育工作坊和4场美育讲座,以提升当地家长和老师们对美育的认识。

光山实验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易宏春说:“孩子们在戏剧演出和戏剧活动中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快乐,家长和老师则在活动中更新了美育理念。这次艺术嘉年华为我们光山的师生打开了一扇美育的天窗。”很多老师都有像易宏春一样的体会,他们表示,会将在这次艺术嘉年华上学到的美育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运用到未来的教学中,帮助孩子们提升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戏剧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而乡村美育是推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所以,戏剧带给孩子、带给光山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戏剧本身,这是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的真正意义。”中国儿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松如是说。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3日 12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