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笑
“你好同学,我是为你服务的‘西小锋’,这是为你生成的个性化自我评价。”3月1日,在西南大学北区樟树林,部分学生正和人工智能设备进行简历优化交互。根据关键词智能化生成简历、现场模拟招聘企业面试官、为学生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就业择业意见建议……这份由学校团委和人工智能学院“智多星”志愿服务队为毕业生准备的特殊礼物,也是西南大学“雷锋精神在西大60年”思政大课的特殊课堂。
日前,西南大学将思政课堂搬到志愿服务现场,让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师生变身思政教师,为同学们奉上了一堂堂生动的主题教育课。
星火不忘雷锋志,青春当属志愿红。西南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向同学们展示了学校珍藏的校史档案。师生志愿者走上讲台,回顾了雷锋精神在西南大学留下的足迹:
60年前,西南大学师生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成立了“红帽子”志愿服务团队。这支“半个多世纪不褪色”的队伍用“一团火的热情真诚精神、一滴水的博爱宽容精神、一颗钉的勤奋钻研精神、一块砖的朴实坚韧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奉献精神”,长期保持着乡村服务站、家电维修点等12个服务基地正常运转;美术学院的师生将为群众义务画像当作最好的写生练笔课堂,在“雷锋教授”方凤富等人带领下,留下了8万多幅以基层群众为创作对象的艺术作品;外国语学院师生牢记创办者陈岭峰老人“义务无悔,服务社会,人文为贵”的嘱托,面向社会的“星期日英语班”已经办了整整42年;源起于几个在校学生助人为乐公益梦的“火柴头”失物招领,已发展成覆盖全校32个学院(部)的志愿服务网络。一个又一个的“火柴头”用看似微弱的光,照亮了一方校园一座城。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已经构建组织、项目、平台、文化‘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推进志愿服务育人常态长效机制,唱响新时代的‘雷锋之歌’。”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说。每年的3月和12月,都是西南大学的志愿服务月。学校通过举办志愿服务嘉年华、持续打造“雷锋式”团支部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以“西小兰”为品牌的西南大学志愿服务,近年来在教育帮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3日 08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