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累计净亏损12亿,“商业航天独角兽”长光卫星能否撑起百亿估值?|IPO速递

时间:2022-12-27 15:45:25       来源:钛媒体

12月9日,中国采用“一箭十四星”方式,成功将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3D47-50星等送入预定轨道(来源:长光卫星)

钛媒体App 12月27日消息,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近日申请科创板 IPO 上市获受理,海通证券为保荐机构,筹资26.83亿元。

这是国内第一家冲击 IPO 的商业航天公司,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冲刺IPO,有望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股”。


(资料图片)

不过,钛媒体App翻阅长光卫星450页招股书,发现其过去三年半期间累计净亏损高达12亿元,是同期营收的2.2倍,而且目前其存在低收入、高研发投入、高亏损、回款期过长等问题,以及奥迪汽车借款信息不清晰、未披露盈利预期、资本是否过于集中三个重要疑点。

三年半营收5.35亿,国有资本持股超24%

长光卫星前身是长光有限,系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中小基金、问宇航天、中元航天等28方股东出资设立。

2014年11月,上述28个股东以长光有限名义注资8亿成立“长光卫星”,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是中国第一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2015年,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星座首组四颗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创造了国内多项第一,其中,“吉林一号”光学A星是中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此后,“吉林一号”星座先后经过18次发射,实现73颗遥感卫星(含1颗已退役)在轨,建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020年11月,长光卫星宣布完成人民币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本轮共计6次增资,投资方包括长春光机所、中金资本、深创投、中科创星、海通创新、中科院创投等机构。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中,长光卫星以124亿元估值,稳居商业航天企业第一梯队。据长春发布,长光卫星是东北地区首家、吉林省唯一一家中国独角兽企业。

招股书显示,发行前,吉林省财政厅作为出资人主管的国资机构“方圆资产”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1.17%;长春光机所持股为11.16%。截至目前,长光卫星国有资本持股比例超过24%,高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长光和吉林长光实控人 宣明总计持股的4.47%。

核心财务方面,过去三年半,长光卫星共计营收5.35亿元,研发投入5.36亿元,净亏损12.09亿元,归母净亏损为12.07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9、2020、2021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412.52万元、1.04亿元、3.11亿元、3551.57万元;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3.91亿元、3.91亿元、2.2亿元、2.0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长光卫星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系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担较大的卫星折旧成本及较高的研发投入,同时公司从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至形成系统的服务能力需要一定过程,同时相比较国外商业航天领域,中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培育过程,导致前期公司销售规模较小,销售收入不能覆盖同期发生的卫星折旧成本、研发费用、人员成本等支出。

公司强调,未来一段时间,长光卫星仍将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以及持续亏损的情形。

研发费用方面,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三年半时间,长光卫星的研发投入为1.72亿元、1.87亿元、1.15亿元和6086.13万元,占当年营收比分别为203.47%、179.31%、37.09%、171.36%。其中,2021年、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中有六成左右是职工薪酬,即研发人员工资、奖金等。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及技术人员448名,占比76.32%;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40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376项。

业务方面,长光卫星营收包含两大板块,2021年、2022年上半年,近六成收入来源于卫星遥感信息服务,四成收入则由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业务贡献。

其中,卫星遥感信息服务是通过建设并运营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立卫星遥感智慧监管平台体系架构,根据客户要求应用于不同领域和场景,包括国土安全、地理测绘、土地规划、农林生产、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主要是卖卫星整星及部组件、试验与测试服务、搭载服务、冠名服务四个板块,近两年这一业务处于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长光卫星客户集中度较高。2021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同一控制下合并口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收比例的72.64%,其中,国有独资企业的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以及旗下中国电科就花了1.81亿元买了长光卫星产品和服务,包括公司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卫星整星及部组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占总营收比例一半以上(58%)。

因此,基于央企及其下属单位、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客户定位,长光卫星业务结算周期较长。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1.8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59.08%;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净额则为9800.46万元,占比275.95%,接近营收的300%。公司表示:如果发生客户延迟支付或不支付相关款项,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招股书中的三大疑点:资产流失、未披露盈利预期、资本是否过于集中

此外,长光卫星招股书中还有三个疑点值得关注:

一是招股书1-1-198页中披露,由于公司于2015年搬迁至北湖开发区,为了给员工上下班交通带来不便,最终(2021年7月)从持股股东“问宇航天”处花费237.8万元购买了58辆奥迪A3汽车,交予长光有限的员工免费使用,评估值为521.83万元。同时,长光卫星还与“星苑物业”签署借款协议,包括利息在内合计1655.96万元代垫购买共计105辆奥迪A3汽车。

但招股书中并未说清后者的奥迪汽车是否依然是从“问宇航天”公司购买,超1600万又购买了奥迪A3汽车的用处是什么,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等问题——因为多笔借款导致问天航天的净资产从2021年的负6934.38万元,今年上半年净资产直接转正至1.09亿元。

二是招股书中并未公布公司盈利预期、盈亏平衡等信息,长期、大量亏损成为长光卫星的核心风险,而且公司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行(航天宏图、中科星图、欧比特、中国卫星),2021年高达37.7%。如果未来反复到资本市场向投资人借款,存在业绩长期亏损却得不到回报的风险;

三是资本过于集中,到了解禁期,可能会存在商汤那种类似大股东全面“退潮”的情况。这种长期亏损、未盈利、股东退潮的企业冲刺 IPO,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说有多大风险,似乎需要企业进行详细说明。

总结来说,作为国内第一家冲击 IPO 的商业卫星公司,长光卫星的业绩也许可以窥见整个行业全貌:与人工智能(AI)行业类似,商业卫星行业处于低收入、高研发投入、高亏损、回款期过长的状态,而且国有资本占据公司主导。同时,长光卫星成本过高导致长期需要投资、借款来维持公司运营,没有盈利目标,看不到盈亏平衡。

“公司当前和未来一定期间内可能无法盈利,若经营发展所需的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款及收入款,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如果公司无法在未来一段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则将被迫推迟星座组网计划,削减或取消公司的研发项目,将不利于公司的市场推广进程,将对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资金状况面临压力将影响公司持续向员工发放并提升其薪酬,影响公司未来吸引人才和稳定现有团队,从而可能会阻碍公司遥感商业化目标实现,并损害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的战略能力。”长光卫星在招股书中表示。

吉林长春新区发改委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将会持续支持长光卫星发展,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长光卫星“科创板”上市。

本次 IPO,长光卫星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29亿股,拟募集资金26.83亿元。其中,筹资总额近五成(47%)用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二期),37%用于偿还10亿元银行贷款,剩下资金则用于“吉林一号”的生态开放商城建设项目和共生地球建设项目。(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关键词: 三年半累计净亏损12亿,商业航天独角兽长光卫星能否